2008年11月6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认准综治“商标”解决问题牢靠
本报记者 陈锦 文/摄

  一个综治“商标”
  及时避免一起殴打事件
  今年24岁的何某是桐乡市河山镇某村人。今年9月的一天,何某在当地一家小店购买了一把剃须刀。回家后,何某发现这个剃须刀不能使用。于是,何某拿着剃须刀去找店主理论。而这家店主认为,剃须刀不能使用是由于何某操作不当造成的。为此,两人发生争吵。
  气愤的何某决定找几人去“教训”一下店主。当天下午,何某与几个朋友赶往那家商店。“那边不是我们镇综治工作中心的标志吗?不是说有问题找综治工作中心吗?不如我们去找他们帮忙试试看。”途中,何某的妻子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标志对丈夫说。
  听了何某反映的情况后,该镇综治工作中心人员立即带领几名调解人员前往那家商店。经过调解,店主答应更换新的剃须刀。“如果不是看到那个标志想到了请综治中心帮忙,我们很有可能到了那家店就打起来,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。”看到问题妥善解决了,何某的一个朋友感慨地说。
  11月4日,记者来到桐乡市河山镇综治工作中心,看到墙上印有一个由两个“Z”字母、两棵稻穗以及五颗五角星构成的标志图。“这个标志可是我们桐乡综治工作中心的‘商标’,群众找综治工作中心就方便多了。”桐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建树笑着解释说。

  一套“组合拳”
  4个小时化解群体性事件
  除了设置这个统一的“商标”便于服务群众以外,桐乡还在综治工作中心构建了综治、司法、信访、公安、劳动保障、调解、新居民事务所等10个部门参与的工作平台。“有了矛盾纠纷,能及时地协同多个部门化解矛盾纠纷,改变了过去单兵作战的弊端。”王建树说。
  今年6月份的一天,在桐乡市河山镇五泾村,当地施工人员正在将被征用的一块土地推平,结果遭到了该村八十余名村民的阻挠。“我们的养老保险和土地征用款还没有解决,你们现在不能施工……”几名村民对施工人员说。
  眼看着矛盾一触即发,施工人员立即联系了综治工作中心副主任庄佩宝。听清情况后,庄佩宝立即带领劳动保障、派出所、调解、土地管理等4个部门的工作人员,赶往事发地点。
  庄佩宝说,其实这块土地被征用后,政府就养老保险和土地征用款问题已与村民达成了相关协议,只不过有些村民担心得不到解决而采取了过激行动。到达现场后,庄佩宝马上进行分工:由劳动保障部门与调解人员组成一组,对村民提出的养老保险方面的问题进行解释;土地管理部门与公安部门组成另一组,对村民的土地征用款情况作出说明。
  经过4个小时的努力,这起群体性纠纷得到圆满化解。“如果没有这么多部门的参与,解决这个问题还真有点难。现在在这种模式下,效率高多了,效果也好多了。”庄佩宝说。

  一站式服务
  15分钟解决一起乱摆摊投诉
  凡来反映问题的群众都能在综治工作中心享受一站式服务。
  在桐乡市凤鸣街道综治工作中心,记者就遇到了一位前来反映问题的居民张先生。张先生说,有一位摊贩常常在他家门口设摊,影响了他们一家人的出入。
  听完张先生反映的情况后,综治工作人员立即帮助他联系城管部门。不到15分钟,这名摊贩就离开了这位居民的家门口。凤鸣街道综治办工作人员介绍,换到以前,如果居民要投诉一个乱摆摊问题,要先到城管科投诉噪音问题,还要到派出所投诉安全问题,一桩投诉就要跑好几个部门。
  “以前,群众反映问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被几个部门互相推来推去,最后还是不了了之。现在,群众将问题集中反映到我们这里,我们再将问题分配给相关的职能部门解决,居民解决问题方便多了。”桐乡市委政法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说。
    桐乡市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沈建坤表示,通过大力推进全市镇(街道)综治工作中心标准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建设,形成了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基点,上下联动、左右协调、运作高效的基层维护稳定工作网络,夯实了“平安桐乡”建设的基础工程。